中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上亿人的刚需。与高考、就业和投资逻辑不同,养老看重的不是经济实力和就业空间,而是生态环境、医疗设施、生活便利性和居住成本。一个地方如果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却无相应的医疗配套,或者医疗配套一流但成本高昂且不宜居,都谈不上是养老意义上的好城市。从空气质量、宜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医疗资源来看,大城市与沿海小城镇,究竟哪里适合养老?
空气质量
南方普遍优于北方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任务的完成,中国空气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多年前让许多大城市备受困扰的雾霾、沙尘暴等问题基本不复存在,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越来越多。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0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的59.9%。如果不扣除沙尘暴影响,达标城市比例为56.7%。与2015年相比,空气达标城市从73个增加到202个,占比从21.6%提升到59.9%,PM2.5年均浓度从50微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其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80%~100%。空气质量排名最高的20个城市分别是海口、拉萨、舟山、厦门、黄山、深圳、丽水、福州、惠州、贵阳、珠海、雅安、台州、中山、肇庆、昆明、南宁、遂宁、张家口、东莞。这些城市多数都是沿海城市、旅游城市,且除了张家口,其他都是南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最后的10个城市分别是安阳、石家庄、太原、唐山、邯郸、临汾、淄博、邢台、鹤壁、焦作(见表7-3)。这些城市全部位于北方,且多数都是资源型城市,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为主,既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落地压力最大的城市。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排行
资料来源: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不难看出,单纯就空气质量而言,南方城市普遍优于北方城市,沿海城市普遍优于内陆城市,而海南、长三角和粤闽浙城市群空气质量普遍优于京津冀、西北和东北地区。
宜居环境
沿海、旅游城市胜出什么样的城市算是“宜居”?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宜居指数排名前10,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这一排行,是基于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指标而来。研究表明,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北京、广州等地之所以排名垫底,主要是环境和交通因素所致。大城市都不乏交通便捷的优势,但却难以摆脱交通拥堵的“城市病”。而中小城市在交通便捷性上处于劣势,这使得许多生态环境不错的旅游城市,受制于交通通达性而未能成为主流选择。如云南西双版纳、贵州兴义等,与北上广深相距遥远,无论是通过航空还是高铁,均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资金,反不如厦门、珠海这些成熟地区交通更为便捷。
事实上,除了这6个指标,房价也是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态环境突出的旅游城市房价普遍不低,厦门房价超过广州,三亚房价超过成都武汉,大理丽江房价与二线省会不相上下,即便是位于边境的西双版纳,房价都一度迈过万元大关。宜居与否,涉及多个层面,但最绕不开的当属生态环境。单纯从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宜居城市至少有三个类型:一是气候温和,不热不冷,阳光充足;二是拥有一流海景,水清沙洁,给人以度假的感觉;三是兼具自然和人文底蕴。第一类城市,云南昆明、贵州兴义、四川攀枝花是代表。昆明有“春城”之称,明代文学家杨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之句。昆明年平均气温只有16℃,即便是炎炎夏日,温度也很少超过30℃,冬天下雪更是极为罕见。贵州兴义地处黔、滇、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位于北纬25度、东经104~116度,平均海拔大约为1300米,为全球公认的黄金气候生态带。四川攀枝花虽是因钢铁产业而兴的城市,但地处河谷地带,一年到头阳光明媚,全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第二类城市,以三亚、珠海、厦门等为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景房让许多人心向往之。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海景的城市不计其数,但海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区海边污染相对严重,海水不够清澈,缺乏好的沙滩,还有一些地区冬季漫长,即使海景资源不错,也很难作为主要养老定居之地。第三类城市,以云南大理、云南丽江、广西桂林为代表。这些地方既有一流的自然风光,又不乏人文历史底蕴。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生态良好,加上机场通达全国多个城市,因此成了许多人出游的第一选择。
医疗资源
集中于大城市中国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尤其是以北上广等为代表的超大特大城市。医院、床位和医师数量,可以衡量各地医疗资源的丰富程度。而医疗是否发达,则要看顶尖医院的数量和集聚度,三甲医院和百强医院可以作为参考。从三甲医院来看,根据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医疗机构高达99.7万个,但三甲医院仅有1516所,而内地目前有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每个城市平均不足4家。拥有三甲医院最多的十个省份是:广东、山东、四川、江苏、湖北、黑龙江、浙江、辽宁、河南、北京。
▲三甲医院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20
可见,优质的三甲医院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一二线大城市,尤以北上广为最。再看百强医院。三甲医院可以视为医院中的最高层级,那么百强医院则是所有医院中的最优秀者,代表着各城市医疗水平的高度。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北京、上海、广州遥遥领先,三大一线城市的百强医院占了近半比例,而另一个一线城市——深圳,则无一入围。在北上广之后,传统省会成为百强医院的最大拥有者。这其中,西安、武汉、杭州、重庆、南京均为5所,成都为4所,济南、天津、长沙、沈阳都是3所。
不难发现,这些城市都是传统的大区中心,也是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些城市入围的医院多数都属于重点高校的附属学院。北京有北大一院、协和,上海有上交瑞金、复旦华山,广州有中大附属医院,武汉则有华中科大的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成都有四川大学的华西医院,长沙有中南大学的湘雅医院。这是历史积累带来的馈赠,也是医科教育反哺医疗实力的最佳例证。
大城市还是沿海小城镇?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沿海小城镇有沿海小城镇的优势。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养老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充足,但也面临着房价高企、污染严重、生活成本相对高等一系列问题。当然,如果在大城市有了住房和养老金等基础条件,选择靠近医院、公园的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失为理想选择,居家养老可以考虑先对房屋进行适老化改造,把以前的家具换成适老化家具,并且配置各种方便老人养老生活的适老化产品,如洗澡椅、移动马桶、适老化桌椅、护理床等。即便是选择养老机构,大城市在这方面也有诸多优势。比如老龄化率居高不下的上海将“老年友好型社会”作为建设目标。2020年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29家,床位16.12万张。到2025年,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17.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相比而言,沿海小城市空气优良、生态环境一流,且无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生活成本高等“大城市病”,但小城镇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不足。一些生态良好或气候适宜的小城市,如云南西双版纳、贵州兴义、四川攀枝花等,地处偏远,离大城市较远,从其他地区抵达不便,这无疑增加了通达成本,减少了其吸引力。还有一些沿海小城镇,论生态论宜居远远超过内陆城市,但由于许多小区居民多为“候鸟群体”,只有冬天入住率才会提高,平时由于人口稀少,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公共交通运营,更不足以支撑三甲医院的运营。乳山地处山东威海市,是名副其实的滨海城市,虽然海景资源不差,但房价却遭遇了跌回“白菜价”的尴尬。一个原因是海景房供给过剩,大量海景房陷入空置的境地,同时由于入住者寥寥,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商业配套,都难以跟上。没有人口规模作为支撑,学校开不起来,医院会赔本,商场更不会轻易入驻,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能在这几者之间取得均衡的城市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海南大三亚地区,广东珠海,福建厦门,云南大理丽江等。三亚是我国唯一处于热带地区的滨海城市,海景资源一流,水清沙洁,而且在自贸港政策的支持之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疗资源不断升级,商业、产业都在不断发展,适合作为海滨养老的选择。珠海和厦门同样拥有城市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资源充足和海景资源优质的特点,但与三亚一样存在房价过高的短板,不过三亚周边仍有不少选择,大三亚地区有房价相对合理的地方,而厦门、珠海整体房价过高,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当然,对于有条件者,一半时间在大城市养老,一半时间到沿海或旅游城市养老,不失为更加完美的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条件。无论如何,养老一定要将基础设施和医疗资源放在首位,空气质量和宜居环境可作为附加选择。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一定要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地方。
来源:《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