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代表委员热议健康老龄化议题: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力度
 健康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健康老龄化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共同要求。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力度,落实健康老龄化,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强化老年医养服务供给
  当前,我国老年医养服务供给能力与庞大的老年医疗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介绍,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务人员人数不足6000人,且大多没有受过老年医学的专业培训。为此,她提出,应当在医学院校教育中尽快设立老年医学系,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尽快将老年医学科纳入必选科室,建立老年医学职称晋升通道;鼓励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转型做好医养结合。
  “设立公立老年友善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的三级学科,逐步形成完备的老年专业医疗体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潘碧灵表示,老年友善医院可与高校合作培养老年医学学科人才,承接高校老年医学对口的临床教学等工作,还可开设老年护理、护工培训职业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呼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温秀玲则提出,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明确可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从中医药促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应扩大“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对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给予补贴,落实将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这一政策。
提升老年健康管理意识
  健康问题与人口快速老龄化相伴而来。“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慢性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表示,成熟的健康管理能为逐步走向老龄化的社会提供有益有效的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服务。因此他建议,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联合,调动个人和家庭参与健康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和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防治康养全链条健康管理医学服务,从而减轻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负担。
  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是老年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准则。“要强化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以及老年人群体的疾病预防意识,老年人自身要做到‘主动健康’。这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还可以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家庭医疗成本支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说。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看来,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应该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切实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的意识,提高中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
  针对失智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花亚伟建议对我国老年人群开展大规模的痴呆风险筛查, “在每年的免费常规体检内容中增加脑健康评估,建立社区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综合防控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老年人失智情况的发生。”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提出,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认知功能、抑郁、脑肿瘤早筛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主动就诊率,及时检出并重点服务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
  “探索建立老年健康管理先行试验区,将健康管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刘文贤表示,这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的意识。
深化智能技术推广应用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代表委员也给予了关注。
  “一些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产品在功能集成、数据精确、多应用场景和复杂病况精准识别、隐私安全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政策,鼓励家用可穿戴医疗器械创新,建立相关技术标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服务支持。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建议,针对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现状,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成果转化,在康复训练和安全监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应加大投入,研发性能可靠的5G无感穿戴设备。”黄改荣也建议对老年健康智慧管理加大投入。她认为,该设备可以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指标实时传送到5G网络平台上,同时传送给患者、监护人以及社区签约医生,便于医生快速做出诊断,实时指导、调整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开展急危重症的救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建议,推动数字技术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优势与养老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以医疗、健康、护理为切入点,进行异常行为监测、跌倒防护、一键呼救、实时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应用。“将此作为一项普惠服务纳入养老政策中,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财政补助,让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网络和数字化带来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9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