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广东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兜底性、普惠型、多元化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截至2020年底,广东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98.04万人,占比15.27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56.51万人,占比12.35%。预计到2025年底,广东户籍人口老龄化占比将突破17%,到2030年将突破20%,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近年来,广东民政部门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建机制、补短板,扩供给、强质量,兜底线、保基本,探索构建“兜底供养、普惠供给、多元保障”三位一体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推动实现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据统计,全省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1929家,养老床位46.86万张,共建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逾2万个,累计为近2万户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设立超过1.6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76 亿元用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起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社会福利的部分)按不低于55%的资金比例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强化“兜底保障”

让特殊困难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近年来,广东通过出台完善政策、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等,切实兜住生活困难老人生活的底,保障他们基本生活无忧。

  健全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制度。建立特困供养人员护理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和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十三五”期间惠及全省老年人57万人次;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惠及74万人次。深入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老年人遭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全省各地市普遍建立了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等的养老服务需求。

  强化公办(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始终坚持公办(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核心功能,对符合城乡特困供养条件的老年人做到应养尽养。

  全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深入开展全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主动防范化解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推行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投保机构总数超过1500家。开展星级养老机构评定工作,共评定星级养老机构264家,示范带动全省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 优化“普惠供给”

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为满足广大老年人医养康养、巡访关爱、助餐配餐等多方面需求,广东着力在完善老年人普惠性补贴保障制度、加大服务与人才供给、优化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公平可及。

  完善老年人普惠性补贴保障制度方面,建立高龄老人补(津)贴制度,惠及298万人,部分地市扩展至7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银龄安康行动”,覆盖超过1300万老年人。广州市全面推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1年8月底,广州市长护险制度覆盖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约859万人,18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约278万人,累计共有6.01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有效减轻失能人员照护服务负担。

  加大医养康养服务供给方面,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310家。全省178家医疗机构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后居家康复的老年人提供延伸护理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建立超过6万张家庭病床,共为近600万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充实专业照护人才供给方面,全省共有126所各类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10万人。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双千计划”,每年为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培训2千名养老护理员,累计培训超过1.6万人。实施“南粤家政”工程,将居家、养老和医护等纳入重点培训项目。编制发布居家及养老机构消毒防疫、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等6项养老服务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顺应疫情防控形势,创新线上专家授课与线下机构实训结合的模式,2020年累计组织培训7万余名养老护理员。

  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广州、深圳、珠海、惠州和云浮五市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其中3个地市获得全国考核优秀。着力在街道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在有需求和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延伸居家养老服务点,加快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打造“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联动、衔接有序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圈。着力在县一级建设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在乡镇一级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在村一级打造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 健全“多元保障”

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提供基本要素支撑

  近年来,广东聚焦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智慧养老、创新发展等方面建设,进一步强化多元保障,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基本要素支撑。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出台《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开展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侵权行为整治,加强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纠纷协商调解机制,指导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和协议约定提供服务,引导老年人及其代理人依法维权,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保障。全省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1929家,养老床位46.86万张。共建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逾2万个,1900多个助餐配餐服务点。

  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全面实施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成立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推进标准实践创新,目前已发布8项省级地方性标准。发布了居家及养老机构消毒防疫、居家养老照护、老年人失智照护等6项养老服务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

  强化为老服务科技支撑。全省共有4个基地、21个街道(乡镇)、1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拓展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多数地市均建立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高龄补(津)贴申领纳入微信“粤省事”指尖办,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即可“零跑动”领取补(津)贴;创新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在全国首推“一证通行”新型适老化服务,累计为老年人健康防疫和便捷出行服务超过618万人次。

  促进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养老服务市场“宽进严管”,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推动“养老+行业”多元融合,探索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拉长养老产业链条、丰富服务内容,全省共有3个县、2家企业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形成一批行业标杆和服务品牌。先后与黑、吉、辽、赣、桂五省区签订“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跨省合作搭建普惠型“养老+旅居+N”多元融合服务平台。与港澳地区合作共创“湾区模式”,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及社会福利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事业协同发展行动。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迈进“十四五”,广东民政系统将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到2025年底,确保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数量达到20万人次等目标。全省养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全体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地市实践】

        近年来,广东各地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广州市:

推进“一站式”综合服务功能颐康中心建设

家庭养老床位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

  在广州市老年人口居多的越秀区,每天中午和傍晚,六榕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门前陆续有老人前来领取热乎乎的饭菜,连同30户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享受送餐上门服务,中心共为约180名老人提供长者餐。中心内,34位享受全托服务的老人不仅有专人照顾生活起居,还有手指操、下象棋、唱红歌、康复护理等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养老综合体,六榕街颐康中心不仅在“家门口”为社区老人提供就餐、托养、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等“一站式”服务,它还是一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提供242个家庭养老床位让行动不便需要居家养老的长者在家就能享受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专业化照护的“三入户”服务。

  94岁的独居失能老人李婆婆申请家庭养老床位后,家里安装了紧急呼叫、24小时摄像头监控、安全扶手、地面防滑等11类智能化、适老化设备;并由护理员梁芝秀上门提供包括助洁、助餐、褥疮护理等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经过两个月护理,李婆婆褥疮消失、从原来不能走路到现在在搀扶下能走一小段。得益于长护险及家庭养老床位护理补贴,她享受的每月7980元服务套餐,只需自费4550.5元……目前,作为街(镇)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主阵地的颐康中心正在广州每个街镇全面铺开,将为长者提供一站式和入户式综合养老服务。 

云浮市:
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智慧养老服务
  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让老年人更好的安享晚年,云浮市立足山区市实际,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在农村社区养老中的作用,搭建起收录全市46万老年人信息的智慧养老大数据管理平台,全面连接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站点,24小时提供全天候智慧养老服务,让家庭养老床位走进农民家,实现“需求一刻应”。
  家住罗定市双东街道的特困人员叶姨同时患有癫痫、高血压等慢性病,5月22日凌晨1时许,叶姨因心绞痛不能入睡,按下家庭养老床位配备的“一键呼叫”设备,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工作人员收到警报后,通过调看叶姨家中客厅的摄像头了解情况,立即拨打120,医护人员及时赶到将她送院救治。农村独居老人突发急症时难以得到及时救治的问题因为“智慧养老”得到缓解。
中山市:
高标准落实困难失能老人照护补贴
  在中山,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选择入住机构养老或选择居家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每人每月分别可获最高4000元和3100元补贴。受惠于这一政策,家住石岐街道、因肢体残疾导致行动不便的卿婆婆,与智力残疾二级的儿子一起生活,她希望“养老不离家”,获得每月3100元的经济困难失能照护补助后,由护理员每天上门3小时提供护理和生活服务。同样得益于政策补助,家住石岐街道、患有精神疾病的黄伯与80多岁轻度失能的母亲同住,他们同时申请每人每月4000元的经济困难失能照护服务补助后,如愿在中山市华乐宇颐养院安享晚年,黄伯的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珠海市:
探索跨境协作“湾区养老”新模式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多元化途径参与养老服务
  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横琴镇小横琴社区的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老人在这里做手工、打牌、进行康复保健。64岁的澳门居民康兴琴老人由于子女在国外,在参加过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后,最终选择在珠海养老:“我看到有好多老人都在这边,各个方面玩的、吃的,都很优越。这边对老人照顾也很周到,我有时搞活动不小心拉伤,这边提供免费治疗,对我们照顾得很好。”
  据悉,该中心由珠海市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与澳门街坊总会合作成立,将澳门标准的社会服务引入横琴,为生活在横琴的内地居民、澳门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也是广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多元化途径参与养老服务的一大亮点。目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长者饭堂、耆趣室及康复治疗服务。耆趣室内设有趣味训练工具,长者可在娱乐中训练身体及认知能力,延缓衰老;定期开展节庆手工工作坊、民俗故事工作坊等,丰富长者的闲暇生活。同时,为有需要的长者及护老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案辅导工作及康复治疗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