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通用标准,将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不仅在年龄上有相关的界定,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上仍有界定。
在生理层面上,人类必然会经过出生-发展-衰退的过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许多老年人开始出现身体器官、组织及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衰退的不同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自理期、半自理期、不能自理期。按生活能力进行分类,老年人可分为自理老人、借助老人、护理老人三种。其中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能力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借助老人是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护理老人是指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在心里层面上,对老年人概念的界定则反映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步衰退,对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从社会学的层面上看,老年人是否继续参与社会工作及家务劳动是界定老年人的主要方式。在家庭关系上,老年人又可分为空巢老人和子女同住的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共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老年心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老年群体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在英语中,“Gerontological”的含义为“老年学、老人学”,可见老年心理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老化现象,还包括了老年学、老人学的内容,如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等。老年心理学和老年学的其他分支如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社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老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认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心理能力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老年期是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都处于衰退状态的一个阶段,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引起感知能力的衰退直至丧失。
老年心理学以正常老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为研究重点,而一些表态或极端的老年心理行为则归为临床心理学范畴。老年心理学研究老年群体各阶段(包括老年初期、老年中期、老年晚期)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规律,主要包括老年人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方面。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正确认识与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变化及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其指导老年群体的生活实际,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也有助于为老人营造更舒适、更符合其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