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指的是养老资金主要家庭提供,养老场所集中在家庭之内,养老服务主要由家庭成员供给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由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支持指出的是子女在经济上支持年迈的父母;生活护理指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不能完全实现自我保健时,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的基本服务。特别是在其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的时候,子孙需要给予更为细心的照顾。
居家养老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短缺的状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另一方面可以为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提供精神支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长辈和晚辈之间可以交流感情,享受天伦之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老人的情绪安定、精神放松,有利于健康。
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模式之一,截止2014年,北京地区居家养老模式高达90%,与此同时,居家养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我国长时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少子化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现实,年轻人需要瞻仰多位老人,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老人能够提供的退休经费与老年人养老资源的需求程度不相匹配,一般家庭养老不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提供,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增加了养老资源的需求总量;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高,除了满足老人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之外,老年人还要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要能够体面地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对家庭养老提出了新挑战,家庭养老还存在各种各样有待解决的问题。
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是指依靠单位或者养老保险机构,侧重于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务的模式。从养老资金来源来看,有养老保险机构、亲属或者单位等不同的渠道。从老年人居住的地点来看,存在一个集中的老年人共同生活地点。根据中国机构养老的机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即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及营利性养老机构。
机构养老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其缺陷也较为明显。
1.我国养老需求规模大,仅靠机构养老难以满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对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很大,导致公共财政的养老资金需求过大、负担过重,难以成为承担我国庞大养老人口任务的主流模式。
2.现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收费过高、规模过小的问题,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状态,一般中低收入者难以承受。
3.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健康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满足老人的需求。
4.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临时工和编外人员比例过高,影响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从业人员以妇女为主,结构不合理,缺乏职业培训,相关护理经验不足。此外,最突出的问题是机构养老的情况下,老年人缺乏与亲人的沟通和交流,缺乏亲情的温暖。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养老资金主要由家庭提供,养老场所集中在家庭之内,养老服务由家庭成员和社区共同提供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结合了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势,同时又有效避免了二者的缺点,是目前我国重点发展和推广的一种养老模式。
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闲置资源,节约养老成本。机构养老需要老人付出相当多的成本,家庭养老需要老人牺牲子女的工作时间。社区居家养老很大程度上分担了老人家属的支持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材质负担,从经济上看,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其次,社区居家养老符合我国的传统。如果选择机构养老,会造成子女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和亲情淡漠。大多数老年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不愿意切断与亲人的精神交流,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基于居家养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