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步行出行的速度、耐力、距离和范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一次出行的最大步行半径在800m 左右。因此,步行流线的设计应尽量近便,各类活动场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应布置在邻近且易于到达的位置。例如,调研时发现,很多社区居民在出行时都希望能够“抄近道”,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如此,然而很多居住区的道路设计并没有顺应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明显观察到人们放弃已铺装好的人行道而选择最便捷路线的现象。
这些“捷径”虽然大大缩短了通行距离,但往往并不是正规的人行道路,很多是草坪或土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的“捷径路线”,在规划设计中,社区主要承担交通功能的人行道路,如连接住宅楼栋出入口与小区大门、室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的人行道路,应尽可能做到流线便捷,避免绕行,以缩短老人日常出行的距离。可预先结合居民的出行活动需求判断“捷径路线”,并将其反映到道路系统的设计当中。
又如,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一些老人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目前很多小区当中并没有设置公共卫生间,老人在室外活动时如果需要如厕,必须返回自己的家中,非常不便,尤其是对于一些行动较为困难的老人来说,如厕不便的问题将有可能影响他们参与室外活动的时间和积极性。因此,社区中应考虑设置公共卫生间,并满足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要求,以方便进行室外活动的老人就近如厕。
图1-2 按照便捷路线铺设的步行道能够方便人们的使用
此外,超市、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套服务设施也应尽量设置在老人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内,以方便老人就近获取相应的服务。一些主要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建议如表1-1所示。
表1-1 社区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老人到达配套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的便捷性,社区环境设计还应该注意加强空间方位的引导,通过简化交通流线、增加标识系统、丰富感官刺激等方式,帮助老人在户外明确方向、找到路线。
图1-3 通过明确标识系统引导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的空间方位
来源《适老社区环境营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