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受传统与现实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养老服务所涉及的资金、人员、资源、物流问题亟待整合解决。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包含多种形式,需要长期不断完善更新,以保证养老服务能够跟上时代变化。
养老服务体系理念建设存在不足。养老服务作为新兴产业、“银发产业”,有着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增长潜力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加重,市场需要日益扩大的前提下,养老服务产业异军突起,一些产业集团和个人资金纷纷注资其中,极大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之时,不规范和过度商品化服务模式值得警惕。
其中,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供给引导需求偏离,从市场经济学角度来说,所有商品都需建立在需求基础上,养老服务也应从老年人需求上建立。但实际上,由于过度受市场供给影响,有些养老服务建设并不与老年人生命历程发展相符,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身心愉悦的生活体验。养老服务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对入住的老人收取高额养老费用,而老人获得的服务远低于每月上缴的养老费用。有些养老机构为增加老人数量,收取更多养老金,盲目扩大养老人数,导致老人居住、活动环境空间狭小,生活质量下降。
有些养老机构为达到标准指标和程序化建设,在养老服务上过度程序化,这样导致老人一切活动安排都被固定,没有考虑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限制了老年人的生活自由。这种养老服务虽然看似规范,实则降低了老人生活舒适度,老年人更喜欢休闲随意,不适应过于刻板的起居方式。
养老服务体系结构不完善。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社区、机构为主,虽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进行大力投入扶持,但仍存在养老服务低水平徘徊现象。主要体现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区养老建设缺乏资金设备投入,发展滞后 ;民办机构养老服务水平较低,标准化服务不足,难以实现舒适养老需求。同时还存在养老服务资源与养老需求不契合,导致一面人满为患,一面设备空余闲置,形成资源浪费的局面。
如何做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成为各方争议的议题。三种养老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三种模式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必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在养老平台发展上,一种观点是将社区养老看成居家与社区养老之间的对接平台,另一种观点是社区养老用于更完善的体系,应该独立于其它两种方式之外。国家也对三种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做了定位,那就是依托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为老人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维护等养老服务。从国家长远规划看,社区养老是未来发展主体,依托社区完善的医疗、公共空间、管理系统、专业管理,能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支撑。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虽然是法治社会,但相关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远远滞后于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法治环境不成熟,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并且,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养老服务涉及社会上诸多服务机构多个方面的参与,要不断完善与之关联的配套制度环境,养老服务才能保持良性长久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大环境仍未成形,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整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