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上海: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智慧养老院

229ec293971e450c30f34aced49f80db.jpg

4月3日,“2023民生访谈”拉开帷幕,首期嘉宾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走进直播间,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服务、困境儿童保护、社区治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话题一一作答。

之后,蒋蕊局长接受了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的专访——

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截至2022年底,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53.6万,约占户籍人口的37%,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养老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年市民政局在养老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持续进行养老床位建设,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

预计在2030-2035年之间,上海老年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到达高峰,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会有较大增长,专业照料的需求会较大,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规划既要着眼当下,尽量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更要放眼长远,为未来老年人口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

今年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继续把养老方面的设施和床位建设列在第一项,包括“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40家社区长者食堂,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其中,新增养老床位已经连续26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已提出目标,到2025年全市要建设养老床位17.8万张,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养老床位17万张,我们对实现“十四五”目标有信心。

床位建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管理运营好,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市民政局已连续五年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工作,通过对养老机构在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三大维度共计90项细则指标的检查,反映出该机构日常服务质量的基本情况。监测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档。养老机构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对应张贴“大笑脸”“微笑脸”“平脸”和“哭脸”,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2022年度监测结果刚刚发布,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养老机构平均得分排名前三的区分别是徐汇区、嘉定区和静安区,得分最高的机构为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

加强养老床位统筹使用,把机构的床位“搬”到家里

上海各区的养老床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率普遍较高,甚至一床难求,而郊区特别是远郊地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相对宽裕。近年来,为了加强养老机构的统筹使用,市民政局通过试点推进保基本养老床位的统筹机制,以方便老年人可以就近选择、更大范围选择。

而家庭照护床位目前在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开展试点,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到家里,由养老机构派出专业的团队,将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中,也可以享受到类似于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过程中需对家庭做一些适当的改造,比如,配置一张移动护理床、红外感应监测的一些设备。目前全市已开设一两千张床位。

养老机构已全面恢复正常秩序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常态防控阶段,全市养老机构已全面恢复正常秩序。本市目前对进入养老机构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并询问健康状况,不再查验核酸和抗原检测结果。机构因管理需要可实施家属探视预约制,但要尽可能保障探视时间,满足家属探视要求,做好探视服务。

但近期甲流、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养老机构是病毒防控重点场所、老年人是重点人群。养老机构继续做好传染性疾病预防处置工作:明确相应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指导,保持养老机构就医绿色通道畅通;做好药品、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落实“四早”要求,对机构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及时做好转移隔离等工作。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流感或诺如病毒感染等症状,按照疾控部门相关要求做好院内处置,第一时间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民政局报告,并在医疗机构专业指导下做好救治工作。

数字化赋能智慧养老

上海在整个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养老服务也不例外,也需要用数字化推动智慧养老,比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包括:智慧入住管理、智慧餐饮管理、智慧健康管理、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管理运营。民政部门已经发布了《上海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了智慧养老院建设标准,到2025年底,全市至少完成100家智慧养老院建设任务,其中,今年完成30家。通过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使上海养老院在智能化、服务水平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2019年,上海印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明确提出,在街镇或“片区”层面构建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重点依托1个社区养老综合体和若干个家门口服务站点,形成两个层级的服务供给。2022年,市民政局制定了《上海市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设置指引》,对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给予更全面的指导。

今年,市民政局在全市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它对场地面积的要求相对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者是独立设置的日间照料中心来说相对较低,但立足在居民区层面,为老百姓提供各类养老“微服务”,包括基本的生活照料,比如“微助餐”“微日托”,在居民区内实现老年助餐、日间托养服务的触手可及。此外包括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如“微健康”“微顾问”“微社交”“微生活”“微展厅”“微助浴”等,能够解决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好推动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以前,可能老年人需要步行10分钟、15分钟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享受的养老服务,现在走个5分钟就能在家门口获得。

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

老年助餐服务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一项便民服务。近年来,市民政局大力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已经有305家社区长者食堂和1300多个老年助餐点,也产生了很多的网红社区长者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价廉物美的用餐服务,还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助餐+”活动,让老年人在吃好饭的基础上,多了一个社区交往和文化娱乐的场所。社区长者食堂以长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倾斜和关爱,但又不限于长者,也服务于社区其他的群众。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市民政局的“老食惠”小程序,查询长者食堂营业信息、浏览菜品等,“老食惠”也正在试点开通在线订餐等功能。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市民政局一直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上周,2022年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举行,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认定了全市首批21名高级技师,这是上海6万多名养老护理员队伍当中的优秀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当中的最高水准。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民政、财政联合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实施办法》,明确了对具有中专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和具有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3万元和4万元的一次性入职补贴。

养老服务机构在招聘养老护理员之后,会专门安排资深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带教,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上海养老服务平台网站上专门开设了人才服务板块,可以登录查询相关政策。

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

适老化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产品和改造方案都是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方面的需求,涵盖了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通过微改造,让老人居家环境更安全,不仅能为老人独立自主生活提供便利,还能提升他们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截至去年年底,已为全市超过1.3万户老人家庭提供了居室内部的改造,提出申请的老人家庭更是超过了2.3万户。

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的资金分担机制,对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养老金的老年人,以及其他符合特定条件的老年人,会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补贴,其中对低保老年人的补贴比例为100%。同时也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如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

来源:上海市民政局


分享到